長期的睡眠不足,導致我們每晚都在改造基因活動的表現,睡得少或睡眠品質差更會讓我們的DNA保護裝置被破壞,床枕的挑選居然是重要的改變關鍵!
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疑問? 同一家的枕頭只有一個高度同樣一種枕型,但每個人的身型、頭型、頸椎弧度都不相同,一家人都買同一顆枕頭的時候,睡起來真的適合每個人嗎?
新冠疫情下你也成為失眠重災戶了嗎?根據台灣睡眠醫學會的「2022年台灣COVID-19影響國人睡眠調查」發現,失眠症狀的比例大幅攀升,從疫情前的 42.9%上升至 59.7%。每五個人中就有一位對自己的睡眠狀況感到不滿意或非常不滿意。疫情大流行後許多人出現了新冠失眠(Coronasomnia)症狀包含;無法入睡,噩夢纏身,情緒焦慮,在身心靈的雙重壓力下更難放鬆心情,安心入睡。失眠連帶造成睡眠品質低下,睡眠週期被打斷等問題。美國加州太平洋神經科學研究所大腦健康中心主任表示 : 「身體和大腦都需要在深度睡眠階段休息及復原,持續且穩定的高品質睡眠是讓大腦及身體維持健康的重要保護機制。」
這個姿勢睡起來好舒服啊~不只是這樣!
最熟悉的睡姿其實隱藏了你內心和身體的壓力秘密。
一起來看看測驗結果,為你的睡姿健診。
日常儀式:即使不離開屋子,也要洗澡和穿衣服。
固定進食:每天在同一時間進餐和運動。
喚醒時間:設置鬧鐘,跳過貪睡設定,有固定的時間開始每一天。
睡前儀式:這是放鬆身心並準備睡覺儀式的重要時間。如讀書,伸展和冥想,以及穿睡衣和刷牙之類的床上準備工作。
上床時間:固定時間關掉燈,嘗試入睡。疫情期間壓力,最明智做法是每晚給自己額外放鬆時間。
睡眠不足的確對健康有廣泛的影響,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它會擾亂免疫系統,讓人容易生病。缺乏夜間睡眠與短期疾病、糖尿病、心臟問題等慢性病有關。研究人員相信,這與睡眠不足干擾免疫系統的正常功能有關。
美國的一項研究發現,在每晚睡眠少於六七小時的人中睡眠不足,更容易患上普通感冒或流感,在短期內,發現感染風險更高。此外,重症監護病房 (ICU) 中有急性康復需求的人的康復可能會因睡眠不足而受到阻礙。
每天同一時間上床,同一時間起床。人是會按照習慣行事的生物,一旦養成睡眠規律,就很難調整改變。週末睡得較晚,並不能完全補償週間的睡眠缺乏,也會造成星期一早上更難早起。
設定鬧鈴,提醒自己上床睡覺。我們常為起床時間設鬧鈴,卻沒有定時睡覺。如果十二項守則中你只能遵守一項,就是這一項了。
2022年後疫情時代開啟了全球的生活新形態,對於生活的幸福感與健康的追求,成為人們追求的目標與安全感的來源,同時,也更重視居家生活的舒適安心的需求,而睡眠品質更是現在人最重視的議題,然而許多人仍然有著睡眠障礙的困擾,因此專家建議,針對失眠問題,應該找到癥結點,五步驟檢視優化睡眠。